首页 >> 甄选问答 >

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

2025-10-18 03:25:36

问题描述:

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,跪求万能的网友,帮我破局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8 03:25:36

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注释】《郑伯克段于鄢》是《左传》中一篇著名的叙事散文,记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之间的权力斗争。文章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,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兄弟相争与权力更迭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政治现实。

一、文章总结

《郑伯克段于鄢》讲述的是郑庄公与其弟弟共叔段之间的矛盾发展过程。共叔段在母亲武姜的支持下,不断扩张势力,最终引发郑庄公的反击。郑庄公表面上以“大义”为名,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。文章通过对事件的客观叙述,展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。

本文不仅是历史记载,也具有深刻的道德批判意义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“孝”与“忠”的重视。
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
原文 翻译
郑伯克段于鄢 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。
初,郑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。 起初,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,名叫武姜。
生庄公及共叔段。 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。
庄公寤生,惊姜氏,故名曰“寤生”,遂恶之。 庄公出生时是倒着生的,吓到了姜氏,因此取名为“寤生”,姜氏从此讨厌他。
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 姜氏偏爱共叔段,想立他为太子。
亟请于武公,公弗许。 她多次请求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,但武公没有答应。
及庄公即位,为之请制。 庄公即位后,姜氏为共叔段请求封地。
公曰:“制,岩邑也,虢叔死焉,佗邑唯命。” 武公说:“制是个险要的地方,虢叔就死在那里,其他地方都可以。”
请京,使居之,谓之京城大叔。 姜氏又请求封京地给共叔段,让他住在那里,称他为“京城太叔”。
祭仲曰:“都城过百雉,国之害也。先王不许,今京不度,非制也,君将不堪。” 祭仲说:“都城超过一百丈,是国家的祸害。先王不允许,现在京地不合制度,君主恐怕难以承受。”
公曰:“姜氏欲之,焉辟害?” 庄公说:“姜氏想要,怎么避免祸害呢?”
对曰:“人各有心,何能为也?且夫知其不可而为之者,是为害也。” 祭仲回答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,怎么能阻止呢?而且明知不行还去做,就是招致祸患。”
公曰:“无庸,将自及。” 庄公说:“不用管,他会自己遭殃的。”
京叛郑,公伐诸鄢。 京地反叛郑国,庄公出兵攻打,在鄢地击败了他。
天子使召公来,赐公命。 天子派召公前来,赐予庄公命令。
君子曰:“颖考叔,纯孝也,爱其母,施及庄公。《诗》曰:‘孝子不匮,永锡尔类。’其是之谓乎!” 君子说:“颖考叔是真正的孝子,爱他的母亲,也影响了庄公。《诗经》说:‘孝子永不枯竭,永远赐你同类。’说的就是这个人吧!”

三、注释说明

词语 注释
郑伯 指郑庄公,古代诸侯称“伯”表示爵位。
击败、战胜。
地名,位于今河南省新郑市附近。
寤生 逆产,指胎儿头先出来,俗称“倒生”。
地名,今河南荥阳一带,为军事重地。
地名,今河南荥阳东南,是共叔段的封地。
祭仲 郑国大夫,谏臣。
古代城墙长度单位,一雉约等于三丈。
颖考叔 郑国贤臣,以孝闻名。

四、文章主旨

《郑伯克段于鄢》不仅是一篇历史记录,更是一篇深刻的政治寓言。文章通过郑庄公与共叔段的冲突,反映出封建宗法制度下亲情与权力的矛盾。同时,也表现出儒家思想中对“孝”与“忠”的推崇,以及对“礼治”秩序的维护。

结语:

《郑伯克段于鄢》语言简练,寓意深远,是研究先秦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文献,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经典之作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