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用武之地汉语大词典】“无用武之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玉使伯棼请战,曰:‘君盍筑武城,以待晋师之至也?’……楚人不胜,遂退。晋人追之,至于酅,楚人复战,晋人又败之。楚人惧,乃退。于是晋人得其地,而楚人失其地,故曰‘无用武之地’。”原意是指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,后引申为有才能却无法发挥作用的处境。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无用武之地”被解释为:指没有施展本领或才能的机会和场所。常用于形容人才被埋没、能力得不到发挥的状态。
一、
“无用武之地”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成语,用来描述一个人虽然有能力,但因为环境、条件或其他原因,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表达对人才浪费的惋惜,或者对现实困境的无奈。
它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,也在现代语境中广泛使用,如职场、教育、社会现象等场景中,用来表达一种“怀才不遇”的情绪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无用武之地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 |
拼音 | wú yòng wǔ zhī dì |
释义 | 没有施展本领或才能的机会和场所 |
用法 | 常用于形容人才被埋没、能力无法发挥的情况 |
近义词 | 怀才不遇、英雄无用武之地 |
反义词 | 大展宏图、施展才华 |
例句 | 他虽有才华,却一直无用武之地,令人惋惜。 |
现代应用 | 职场、教育、社会评论等场合中表达对人才浪费的感慨 |
结语:
“无用武之地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。它提醒我们,珍惜每一个可以施展才能的机会,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更多人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