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时了了文言文翻译】一、
《小时了了》出自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,是一则简短而意味深长的文言文故事。讲述的是孔君平与七岁孩童陈元方之间的对话,通过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”一句,展现了孩童的机智与聪慧。文章虽短,但寓意深刻,体现了“人不可貌相”的道理。
本文通过对话形式,刻画了一个年幼却机敏的孩子形象,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和智慧的重视。在翻译过程中,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意思,还需保留其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。
二、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对照表:
原文 | 翻译 |
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 | 小时候聪明伶俐,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。 |
人问其父曰:“君平为儿时,何所好?” | 有人问他的父亲:“孔君平小时候喜欢什么?” |
对曰:“小儿无他,唯知书。” | 回答说:“孩子没什么特别的爱好,就是喜欢读书。” |
人问之曰:“若此,何以不学?” | 有人问他:“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去学习呢?” |
对曰:“我自知耳。” | 他回答:“我自己知道罢了。” |
人又问曰:“若尔,何以不学?” | 又有人问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学习呢?” |
对曰:“我自知耳。” | 他又回答:“我自己知道罢了。” |
三、补充说明:
虽然《小时了了》并非《世说新语》中实际存在的篇目,但这一说法常被用来形容“小时候聪明,长大未必成功”,也常用于讽刺那些“少年得志、中年失意”的人。它提醒人们,才华需要后天的努力与积累,不能仅凭一时的聪明就断定一个人的未来。
此外,该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修养的重视,以及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关注。
四、结语:
《小时了了》虽短,但蕴含哲理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在现代教育中,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,而非仅仅依赖天赋或早慧的表现。只有不断学习与成长,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