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饕餮的读音和解释】“饕餮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出现在成语、古文或文化典故中。虽然现代人对这个词的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文学、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。以下是对“饕餮”的读音、含义及用法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
“饕餮”是汉语中的一个生僻词,读音为 tāo tiè(拼音:tāo tiè)。它原指传说中的一种凶猛食兽,具有极强的贪吃欲望,后来被引申为贪婪、不知满足的象征。在古代文献中,“饕餮”常用来形容人的贪欲,如“饕餮之徒”即指那些贪婪无度的人。
此外,在青铜器纹饰中,“饕餮纹”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,通常以兽面为主,象征威严与神秘。因此,“饕餮”不仅是一个词语,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汉字 | 饕餮 |
拼音 | tāo tiè |
注音符号 | ㄊㄠ ㄊㄧㄝ |
部首 | 食部 |
结构 | 左右结构 |
基本释义 | 1.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怪兽 2. 引申为贪婪的人或行为 |
文化含义 | - 代表贪婪 - 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(饕餮纹) - 常用于成语或典故中 |
常见用法 | - 饕餮之徒 - 饕餮纹 - 贪饕成性 |
出处 | 《山海经》、《吕氏春秋》等古籍 |
现代应用 | 多用于文学、历史、文化研究领域 |
三、拓展说明
在古代,“饕餮”不仅是神话中的生物,也被赋予了道德警示的意义。比如《左传》中有“贪如虎狼,不餍人肉”,正是对“饕餮”形象的现实映射。而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多用于批评那些过度追求利益、缺乏节制的人或行为。
总之,“饕餮”虽非日常常用词,但其背后的文化意涵丰富,值得我们深入理解与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