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仄起平收什么意思】“仄起平收”是古诗词中关于平仄格式的一种术语,常用于近体诗(如律诗和绝句)的创作规则中。它指的是在一首诗中,首句的第二个字使用“仄声”,而末句的最后一个字使用“平声”。这一规则有助于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和谐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仄起平收”的含义,以下是对该术语的总结,并结合表格形式进行说明。
一、
“仄起平收”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基本平仄格式,主要应用于五言或七言律诗和绝句中。其中,“仄起”指首句的第二个字为仄声;“平收”则指末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。这种格式不仅符合诗歌的格律要求,还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性。
在实际应用中,不同的诗体(如五言、七言)对“仄起平收”的具体要求略有不同,但其核心原则是保持音调的起伏变化,使诗句朗朗上口、富有韵律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术语名称 | 仄起平收 |
定义 | 指一首诗中首句的第二个字为仄声,末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。 |
应用范围 | 主要用于五言或七言律诗、绝句等近体诗。 |
平仄概念 | - 平声:普通话中的第一声(阴平)和第二声(阳平)。 - 仄声:第三声(上声)和第四声(去声)。 |
作用 | 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与音韵美,符合古代诗歌的格律规范。 |
示例 | 如“仄起平收”的五言诗: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(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) |
三、结语
“仄起平收”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项重要规则,体现了古人对语言美感的追求。了解并掌握这一规则,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。通过表格的形式,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其结构与特点,从而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力与鉴赏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