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犹抱琵琶半遮面什么意思】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这句话原本描写的是琵琶女在众人面前羞涩、犹豫地出现的情景。如今,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常被用来形容人说话或行为含蓄、遮掩、不直接表达真实想法,给人一种若隐若现、欲言又止的感觉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白居易《琵琶行》 |
原意 | 形容琵琶女羞涩、犹豫地出现 |
现代引申义 | 比喻人说话或行为含蓄、遮掩、不直接表达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描述情感、态度、表达方式上的含蓄与保留 |
二、具体解释
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字面意思是:抱着琵琶,只露出一半的脸。这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他人时的害羞、犹豫或不愿完全展现自己真实面貌的心理状态。
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:
- 情感上的含蓄:比如一个人对某人有好感,但不敢直接表达。
- 言语上的委婉:说话不直来直去,喜欢用暗示或比喻。
- 行为上的保留:在某些场合下,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意图。
三、使用示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情感表达 | 他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,从没明确说过喜欢我。 |
工作沟通 | 领导在会议上犹抱琵琶半遮面,没有直接指出问题所在。 |
文学创作 | 这部小说通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手法,让读者充满想象空间。 |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关系 |
含蓄其辞 | 表达不直接,留有余地 | 相似,强调表达方式的间接性 |
故作神秘 | 装出一种难以捉摸的样子 | 类似,但更偏向故意隐藏 |
若即若离 | 既接近又保持距离 | 接近,但更多是人际关系上的疏远 |
五、总结
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不仅是一个文学意象,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和表达方式。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,常常选择以含蓄、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,避免直接冲突或暴露内心。理解这一表达,有助于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敏锐地捕捉他人的情绪和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