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媵怎么读什么意思】“媵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,很多人在阅读古文或历史资料时可能会遇到。本文将从发音、含义、用法等方面对“媵”字进行详细解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其基本知识。
一、
“媵”字读作 yìng,是汉语中的一个形声字,常见于古代文献中,尤其是与婚姻制度相关的记载中。其本义是指陪嫁的女子,即在女子出嫁时,由家族或亲族中派出的女性随行陪伴,以示重视和礼遇。后来,“媵”也引申为陪嫁的财物或陪嫁的侍女。
在古代社会,尤其是周代,婚姻讲究“六礼”,其中“纳征”之后,女方家庭会派遣“媵”随同新娘前往夫家,这既是礼仪的一部分,也体现了家族之间的关系。
二、详细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yìng |
部首 | 女 |
笔画 | 14画 |
结构 | 左右结构 |
本义 | 陪嫁的女子或陪嫁的财物 |
引申义 | 陪嫁的侍女、随从;后泛指随从、陪衬者 |
使用场景 | 古代婚俗、历史文献、古文阅读 |
现代使用 | 较少使用,多见于学术或文学语境 |
三、常见用法举例
1. 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:“韩侯娶妻,汾王之甥,蹶父之子,……既嫁于周,曰‘我甥’,曰‘我女’,……送女于周,曰‘予女’,曰‘予媵’。”
——这里“媵”指的是陪嫁的女子。
2.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晋献公以骊姬为夫人,太子申生娶贾君之女,又以他女为媵。”
——说明贵族男子娶妻时,常有多个女子作为“媵”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“媵”字虽然不常用,但在学习古代文化、历史或阅读古籍时,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。
- 在现代汉语中,该字已极少用于日常交流,主要出现在学术研究或文学作品中。
五、总结
“媵”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汉字,主要出现在古代婚俗和文献中,表示陪嫁的女子或财物。虽然现代生活中较少使用,但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和语言表达。通过上述表格和解释,希望你对“媵”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