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义愤填膺是什么意思】“义愤填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因正义感被激发而感到非常愤怒的情绪状态。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言表达,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情感张力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
义愤填膺 | 因正义感而激愤,心中充满愤怒 | 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义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 | 多用于描述对不公正事件的强烈反应 |
二、词语详解
“义愤”指的是因正义受到侵害或违背道德而产生的愤怒情绪;“填膺”意为充满胸膛。合起来,“义愤填膺”形容一个人因为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,内心充满了强烈的愤怒与不满。
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褒义色彩,表示说话者或行为者是出于正义感而愤怒,而非无端发泄情绪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对社会不公的反应 | “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,他义愤填膺,决定站出来发声。” |
描述人物情绪 | “看到老人被欺负,她义愤填膺,立刻上前制止。” |
文学作品中 | “他义愤填膺地写下了这封谴责信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怒火中烧、愤愤不平、怒发冲冠 |
反义词 | 心平气和、漠不关心、无动于衷 |
五、总结
“义愤填膺”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,用来形容因正义感而引发的强烈愤怒。它不仅表达了情绪,还体现了一种责任感和道德立场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对不公事件的反应,具有较强的情感力量和文化内涵。
通过了解它的含义、出处和用法,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写作和交流中准确使用这一成语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