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意忘言名词解释】“得意忘言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成语,常用于表达一种超越语言、达到心灵契合的境界。它最早见于《庄子·外物》篇,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、艺术、哲学等领域,强调在理解事物本质时,语言只是手段,真正的领悟在于心领神会。
一、
“得意忘言”字面意思是“得到了心意,就忘记了言语”。其核心含义是:当人真正理解了某种道理或意境时,语言便不再是必要的表达工具,甚至可能成为阻碍。这种状态通常出现在高度默契、心灵相通的交流中,或是在对某一艺术、哲学思想深入体会之后。
该概念在道家思想中尤为突出,强调“道不可言”,即真理往往无法通过语言完全传达,必须通过直觉、体验来把握。在文学创作中,“得意忘言”也常用来形容读者在阅读作品时,能够超越文字表面,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精神世界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外物》 |
字面意思 | 得到了心意,就忘记了言语 |
核心含义 | 真理或意境超出语言表达,需用心领会 |
哲学背景 | 道家思想,强调“道不可言” |
应用场景 | 文学、艺术、哲学、人际交流等 |
常见用法 | 描述对作品的理解、心灵契合的状态 |
与“得鱼忘筌”的关系 | 同为道家思想,强调工具与目的的关系 |
现代意义 | 强调直觉、体验、感悟的重要性 |
三、延伸说明
“得意忘言”不仅是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,也是对深层次理解和沟通方式的追求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不要被表层的语言所迷惑,而应注重内在的思考与感知。
无论是阅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,还是与他人进行深度交流,都能体会到“得意忘言”的魅力——那是一种超越言语的心灵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