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岳渎的意思是什么】“岳渎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,常出现在古籍、诗词和历史文献中。它由“岳”和“渎”两个字组成,分别指代山川的神灵或祭祀对象。在古代中国,山川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象征,具有神圣的意义,因此人们会对其进行祭祀,以祈求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
一、词义总结
词语 | 含义 |
岳 | 指高山,尤其是五岳(泰山、衡山、华山、恒山、嵩山),是古代重要的祭祀对象。 |
渎 | 指大河,如江、河、淮、济等,也是古代祭祀的对象之一。 |
岳渎 | 合称“岳渎”,泛指山川神灵,或用于指代对山川的祭祀活动,也常用来表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。 |
二、来源与用法
“岳渎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河、积石,至于龙门;南至于华阴,东至于底柱,又东至于孟津,东过洛汭,至于大伾;北过降水,至于大陆;又北播为九河,同为逆河,入于海。”其中虽未直接出现“岳渎”,但可见古人对山川的重视。
后来,在《汉书·郊祀志》中提到:“天子祭天地、山川、社稷,诸侯祭山川、社稷。”说明在古代,山川(即岳渎)是重要的祭祀对象,尤其在国家重大典礼中不可或缺。
在诗词中,“岳渎”常被用来形容山河壮丽、气势磅礴,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。例如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:“岳渎之气,天地之间。”表达了对山川神灵的崇敬。
三、现代意义
在现代语境中,“岳渎”已不再是日常用语,但在文学、历史研究及文化传承中仍有其独特价值。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拜,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礼仪制度。
四、小结
“岳渎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汇,既指代山川神灵,也象征着古代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。了解“岳渎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、宗教信仰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。
项目 | 内容 |
词义 | 山川神灵,或祭祀活动 |
来源 | 古籍、诗词、历史文献 |
现代意义 | 文化符号,体现自然崇拜 |
使用场景 | 文学、历史、文化研究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岳渎”不仅是简单的地理名词,更是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重要词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