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国时期关于成都的词句】成都,作为古代蜀地的政治、经济与文化中心,在三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。无论是刘备入蜀建立蜀汉政权,还是诸葛亮治蜀期间对成都的治理,都留下了大量与成都相关的词句和记载。以下是对三国时期与成都相关的一些词句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
三国时期,成都不仅是蜀汉的首都,也是诸葛亮等重要人物施展抱负的地方。许多历史文献、诗词、史书及典籍中都提到了成都的地理、政治地位以及其在三国时期的特殊意义。这些词句不仅反映了当时成都的繁荣景象,也体现了其在三国历史中的重要性。
例如,《三国志》中提到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”,描述了成都平原的富饶;《出师表》中诸葛亮提到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”,虽未直接提及成都,但其背景正是在成都附近。此外,后世文人也常以成都为题材,留下诸多诗篇。
二、三国时期关于成都的词句(表格)
序号 | 出处/来源 | 原文内容 | 说明 |
1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 | “先主遂收江南诸郡,乃自公安率诸将诣成都。” | 刘备攻取益州后,前往成都,标志着蜀汉政权的建立。 |
2 | 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 | 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乐毅。” | 虽未直接提到成都,但诸葛亮早期活动范围包括成都周边地区。 |
3 | 《出师表》 | 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 | 诸葛亮在成都主持政务,体现其治国才能。 |
4 | 《华阳国志》 | “成都,蜀之都会,水陆所凑,货殖所聚。” | 描述成都作为蜀地商业与交通中心的地位。 |
5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 | 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。” | 王朗评价益州地理环境,成都为其中心。 |
6 | 《三国演义》 | “孔明曰:‘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’” | 虽为小说,但反映了诸葛亮在成都执政时的局势。 |
7 | 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 | “维自以功名,居上将之位,而不得专制一方。” | 姜维曾驻守成都周边,参与蜀汉后期军事。 |
8 | 《后汉书·地理志》 | “益州郡,今成都也。” | 古代对成都的行政归属描述。 |
9 | 《蜀都赋》(扬雄) | “其山则盘纡茀郁,隆崇嵂崒;其林则茂林修竹,森森奕奕。” | 描绘成都周边自然风光。 |
10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权传》 | “权谓张昭曰:‘孤非周瑜,安得此地?’” | 孙权虽未到成都,但其战略眼光涉及蜀汉领土。 |
三、结语
三国时期,成都不仅是蜀汉的政治中心,更是文化与经济的重镇。上述词句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成都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。通过对这些词句的整理与分析,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成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独特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