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汗流浃背的浃是什么意思】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形容人在极度紧张、劳累或炎热的情况下,汗水湿透了衣服,从背部一直流到衣角。其中,“浃”字是这个成语中比较容易让人产生疑问的部分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汗流浃背”的含义以及“浃”字的具体用法,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和解析:
一、成语解释
成语 | 汗流浃背 |
含义 | 形容出汗非常多,汗水湿透了衣服,从背部一直流到衣角。 |
使用场景 | 多用于描述人在紧张、劳累、炎热等情况下大量出汗的状态。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太后曰:‘吾为天下母,而身服大练,食不求甘,人以奢靡为荣,吾甚耻之。’于是敕外家,不得以奢靡相高,务从俭约。后每朝会,常与诸王共坐,未尝自专。其言动有礼,人莫能及。帝每问政事,必先访后。后每进谏,皆合时宜。帝虽好色,然敬后如宾。后性仁慈,善抚下。每见宫人有疾,必亲视汤药;有贫者,必加赈恤。故内外称贤。其子章帝即位,尊后为太后。后年老,遂退居西宫,不预政事。然犹以国事为念,每有奏章,必先览之。后卒,谥曰‘明德’。帝哀痛,为之废朝三日。葬于慎陵,谥曰‘明德’。”(注:此出处为误引,实际出自《后汉书·马皇后纪》中并未直接出现“汗流浃背”,但成语常见于后世文献) |
二、“浃”字详解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jiā |
字义 | 本义为“湿透”、“浸透”,引申为“满、遍”。 |
在成语中的含义 | 表示汗水湿透了衣背,形容出汗很多。 |
常见搭配 | “汗流浃背”、“水深火热”、“情意浃洽”等。 |
三、拓展知识
“浃”在古代汉语中使用较为频繁,除了“汗流浃背”之外,还有如下一些常见用法:
- 浃洽:指情感融洽,如“情意浃洽”。
- 浃日:指连续多日,如“浃日不雨”。
- 浃体:指全身被水或液体浸透。
这些词语虽然不如“汗流浃背”常用,但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到。
四、总结
“汗流浃背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人在极端状态下大量出汗的情景。“浃”字在这里表示“湿透、浸透”,是成语中关键的一部分。了解“浃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使用和表达方式。
通过以上表格和文字说明,可以清晰地看到“汗流浃背”的含义以及“浃”字的具体用法,帮助我们在日常学习和写作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