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】《三十六计》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集大成之作,相传为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兵书。全书共分为六套计策,每套六计,总计三十六计。这些计策不仅在古代战争中被广泛应用,在现代商战、政治斗争乃至日常生活中也常被借鉴。
关于“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”这个问题,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是“走为上计”,但实际上,“走为上计”只是其中一计,并非最后一计。那么,真正的“三十六计”最后一计到底是什么?本文将通过总结与表格形式,带你清晰了解这一问题。
一、三十六计简介
《三十六计》按内容可分为六套,分别为:
1. 胜战计(6计)
2. 敌战计(6计)
3. 攻战计(6计)
4. 混战计(6计)
5. 败战计(6计)
6. 并战计(6计)
每一计都有其独特的战略意义和应用场景。
二、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?
根据传统版本,《三十六计》的最后一计是:
“走为上计”
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走为上计”并不是第六套“并战计”的第一计,而是整个三十六计中的第36计。因此,严格来说,它是整本书的最终计策。
“走为上计”出自《孙子兵法·虚实篇》,意指在无法取胜的情况下,选择撤退或避让,以保存实力、等待时机。这并非示弱,而是一种高明的战略选择。
三、三十六计完整列表(含最后一计)
序号 | 计策名称 | 所属套别 |
1 | 金蝉脱壳 | 胜战计 |
2 | 围魏救赵 | 胜战计 |
3 | 声东击西 | 胜战计 |
4 | 以逸待劳 | 胜战计 |
5 | 趁火打劫 | 胜战计 |
6 | 偷梁换柱 | 胜战计 |
7 | 瞒天过海 | 敌战计 |
8 | 围城打援 | 敌战计 |
9 | 反客为主 | 敌战计 |
10 |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| 敌战计 |
11 | 借刀杀人 | 敌战计 |
12 | 调虎离山 | 敌战计 |
13 | 借尸还魂 | 攻战计 |
14 | 原地踏步 | 攻战计 |
15 | 声东击西 | 攻战计 |
16 | 欲擒故纵 | 攻战计 |
17 | 抛砖引玉 | 攻战计 |
18 | 苦肉计 | 攻战计 |
19 | 空城计 | 混战计 |
20 | 反间计 | 混战计 |
21 | 连环计 | 混战计 |
22 | 走为上计 | 混战计 |
23 | 假道伐虢 | 败战计 |
24 | 隔岸观火 | 败战计 |
25 | 顺手牵羊 | 败战计 |
26 | 以少胜多 | 败战计 |
27 | 破釜沉舟 | 败战计 |
28 | 破绽百出 | 败战计 |
29 | 兵不厌诈 | 并战计 |
30 | 无中生有 | 并战计 |
31 | 假戏真做 | 并战计 |
32 | 以静制动 | 并战计 |
33 | 以柔克刚 | 并战计 |
34 | 以退为进 | 并战计 |
35 | 以逸待劳 | 并战计 |
36 | 走为上计 | 并战计 |
四、总结
“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什么”这个问题的答案是“走为上计”。它不仅是三十六计中的第36计,也是整本书的结尾计策,体现了古人对“退守”与“保存实力”的深刻理解。
虽然“走为上计”常被误解为“逃跑”,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智慧的选择,强调在劣势中寻求转机,避免无谓的牺牲。因此,无论是军事、商业还是人生决策,学会“走为上计”都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。
关键词: 三十六计、最后一计、走为上计、古代谋略、兵法智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