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倾销是什么意思】“倾销”是国际贸易中一个常见的术语,通常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另一个国家,从而可能对进口国的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。这种行为在国际经济中常引发争议,并可能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。
一、倾销的定义与特点
项目 | 内容 |
定义 |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将商品销售到国外市场,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或排挤竞争对手。 |
正常价值 | 通常指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,或者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。 |
出口价格 | 指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时的实际销售价格。 |
差价 | 如果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,就可能构成倾销。 |
二、倾销的类型
类型 | 说明 |
短期倾销 | 为快速占领市场而暂时低价销售,之后提高价格。 |
长期倾销 | 长期以低价销售,压制竞争对手,形成市场垄断。 |
掠夺性倾销 | 以极低价格打击对手,待其退出市场后提高价格。 |
三、倾销的影响
影响 | 说明 |
对进口国 | 可能损害本国产业,导致企业倒闭、失业增加等。 |
对出口国 | 可能提升国际市场份额,但面临反倾销调查和关税风险。 |
对消费者 | 低价商品可能带来短期好处,但长期可能影响市场公平性。 |
四、如何应对倾销
方法 | 说明 |
反倾销调查 | 进口国可对涉嫌倾销的产品发起调查,确定是否征收反倾销税。 |
补贴政策 | 政府可能通过补贴支持国内产业,抵御倾销冲击。 |
自我调节 | 企业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、优化成本来增强竞争力。 |
五、典型案例(简要)
- 中国钢铁出口:曾因大量低价钢材出口被多国指控倾销,引发反倾销调查。
- 美国轮胎案:2009年,美国对中国轮胎发起反倾销调查,引发中美贸易摩擦。
六、总结
倾销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贸易现象,既可能带来短期利益,也可能引发长期冲突。各国政府通常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干预,以维护市场公平。企业在面对倾销时,应注重合规经营,避免因违规而遭受损失。
注: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,旨在提供基本概念与信息参考,不构成专业法律或商业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