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断肠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断肠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文学作品中,表达极度的悲伤、痛苦或思念之情。它不仅在诗词中频繁出现,也广泛应用于日常语言中,用来形容情感上的强烈波动。
一、
“断肠”原意是“肠子断裂”,比喻极度的悲痛或哀伤。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,多用于描写离别、相思、战乱等场景下的深切情感。其来源可追溯至古诗文,如唐代诗人李贺、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均有使用。后世在文学创作中不断沿用并深化其内涵,使其成为表达情感极致的重要词汇。
二、表格:断肠的意思与来源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字面意思 | “断”为断裂,“肠”为肠道,合起来指“肠子断裂”,形容极度的痛苦。 |
引申意义 | 比喻极度的悲伤、哀痛、思念或心碎的情感状态。 |
常见用法 | 多用于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文学作品中,也可用于口语表达强烈情绪。 |
最早出处 | 最早见于唐代诗歌,如李贺《秋来》:“雨冷香魂断,风清月魄残。” |
代表作家 | 李贺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陆游等唐代及宋代诗人常用此词。 |
文化内涵 |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细腻表达的重视,以及“以景抒情”的文学传统。 |
现代应用 | 现代人仍常用“断肠”来形容因失去亲人、恋人、朋友等而产生的极度悲伤。 |
三、结语
“断肠”作为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表达方式,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。无论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凄美诗句,还是现代人生活中的情感表达,它都以其独特的魅力,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理解“断肠”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,并更好地感受语言的美感与力量。